◻️ 兰州财经大学2026校园招聘
宣讲会详情
宣讲公司:兰州财经大学公开招聘博士宣讲会
宣讲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A205
宣讲日期:2025-05-28
宣讲时间:09:30
详情:
兰州财经大学是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重要的财经类院校,是黄河流域上游唯一一所具有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财经大学。学校起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甘肃职工财经学院并入兰州商学院;2002年,甘肃冶金工业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2004年,甘肃省计划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获批设立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和平、段家滩、东岗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3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786.46万元。校园绿化面积31.54万平方米,被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 花园式单位 。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58.03万册、电子资源888.2万册,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5万人,其中,本科生2.1万余名,博硕士研究生3200余名,继续教育学员1.1万余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1537人,其中专任教师1198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57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77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青年英才、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 飞天学者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54人(次)。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3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7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5个。
学校以发展 新财经 为导向,形成了以统计学为引领,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以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为主体,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设计学、新闻传播学等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共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有统计学、应用经济学2个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有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1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统计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有工商管理、会计、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新闻与传播、税务、法律、农业、公共管理、数字经济、社会工作、国际中文教育、翻译、电子信息、旅游管理、美术与书法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甘肃省属高校中最早获得MB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资格,具有 少数民族骨干高层次人才计划 、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 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学校坚持 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 的办学理念,秉承 博修商道 的校训,弘扬 求实创新、开放包容 的校风、 厚德敬业、博学尚真 的教风、 勤学善思、明辨笃行 的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设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66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57个。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入选教育部 课程思政 示范课程、甘肃省 课程思政 示范高校。金融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和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省级首批 众创空间 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近三年来,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858项、省部级奖励1925项。建校70余年来,共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培养和输送了16万余名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与人工智能学院、财政与税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商务传媒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亚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实践教育中心)、体育教学部等20个教学单位。有甘肃省重点实验室3个、甘肃省第一批新型高端智库1个、 一带一路 建设重要智库1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第三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甘肃高校产业研究院2个。
学校紧密围绕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部署,加强智力支撑和协同创新,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6项,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2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43余篇,出版专著、著作教材150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4项,其中,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6项,首届国家统计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民盟中央理论研究课题二等奖1项。依托科学研究基地(平台)和学科科研融合团队,与省直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等共建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省商务厅、省科技厅、定西市人民政府、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等多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或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主动服务区域发展,咨政报告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12项、提案类5项、内参采纳类95项,多项科研成果在相关领域得到转化运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被教育部增列为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对口支援高校。率先加入 一带一路 高校战略联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一带一路 研究分会、 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 和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先后与英国、法国、美国、白俄罗斯等国家的45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联合建立了 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组建国内首个全日制 1 2 1 项目中美大学实验班,开设全日制 1 2 1 项目中俄大学实验班。成立 中亚商学院 、 甘肃省白俄罗斯研究院 、 新加坡丝路孔子学院 ,积极打造服务共建 一带一路 向西向南开放的平台。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精心育人、精细管理、精准施策、精品建设,着力实施强教学、强科研、强人才、强学科、强就业等计划,创新建立第二班主任制度,实施研究生导师双责制,获评全省 一站式 学生社区 A 级建设高校,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升。目前,学校党委下设18个二级党委,1个党总支,7个直属党支部,1个学生社区党工委;设基层党支部156个,其中教职工党支部53个,学生党支部97个,离退休党支部6个。共有中国共产党党员4401人,其中在职教职工党员1060人,学生党员3079人,离退休职工党员262人。
七十余载风雨兼程,七十余载春华秋实。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切实增强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努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拓展高水平开放办学格局,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加快建设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宣讲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A205
宣讲日期:2025-05-28
宣讲时间:09:30
详情:
兰州财经大学是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重要的财经类院校,是黄河流域上游唯一一所具有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财经大学。学校起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甘肃职工财经学院并入兰州商学院;2002年,甘肃冶金工业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2004年,甘肃省计划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获批设立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和平、段家滩、东岗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3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786.46万元。校园绿化面积31.54万平方米,被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 花园式单位 。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58.03万册、电子资源888.2万册,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5万人,其中,本科生2.1万余名,博硕士研究生3200余名,继续教育学员1.1万余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1537人,其中专任教师1198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57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77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青年英才、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 飞天学者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54人(次)。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3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7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5个。
学校以发展 新财经 为导向,形成了以统计学为引领,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以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为主体,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设计学、新闻传播学等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共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有统计学、应用经济学2个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有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1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统计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有工商管理、会计、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新闻与传播、税务、法律、农业、公共管理、数字经济、社会工作、国际中文教育、翻译、电子信息、旅游管理、美术与书法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甘肃省属高校中最早获得MB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资格,具有 少数民族骨干高层次人才计划 、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 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学校坚持 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 的办学理念,秉承 博修商道 的校训,弘扬 求实创新、开放包容 的校风、 厚德敬业、博学尚真 的教风、 勤学善思、明辨笃行 的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设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66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57个。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入选教育部 课程思政 示范课程、甘肃省 课程思政 示范高校。金融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和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省级首批 众创空间 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近三年来,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858项、省部级奖励1925项。建校70余年来,共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培养和输送了16万余名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与人工智能学院、财政与税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商务传媒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亚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实践教育中心)、体育教学部等20个教学单位。有甘肃省重点实验室3个、甘肃省第一批新型高端智库1个、 一带一路 建设重要智库1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第三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甘肃高校产业研究院2个。
学校紧密围绕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部署,加强智力支撑和协同创新,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6项,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2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43余篇,出版专著、著作教材150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4项,其中,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6项,首届国家统计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民盟中央理论研究课题二等奖1项。依托科学研究基地(平台)和学科科研融合团队,与省直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等共建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省商务厅、省科技厅、定西市人民政府、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等多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或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主动服务区域发展,咨政报告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12项、提案类5项、内参采纳类95项,多项科研成果在相关领域得到转化运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被教育部增列为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对口支援高校。率先加入 一带一路 高校战略联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一带一路 研究分会、 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 和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先后与英国、法国、美国、白俄罗斯等国家的45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联合建立了 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组建国内首个全日制 1 2 1 项目中美大学实验班,开设全日制 1 2 1 项目中俄大学实验班。成立 中亚商学院 、 甘肃省白俄罗斯研究院 、 新加坡丝路孔子学院 ,积极打造服务共建 一带一路 向西向南开放的平台。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精心育人、精细管理、精准施策、精品建设,着力实施强教学、强科研、强人才、强学科、强就业等计划,创新建立第二班主任制度,实施研究生导师双责制,获评全省 一站式 学生社区 A 级建设高校,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升。目前,学校党委下设18个二级党委,1个党总支,7个直属党支部,1个学生社区党工委;设基层党支部156个,其中教职工党支部53个,学生党支部97个,离退休党支部6个。共有中国共产党党员4401人,其中在职教职工党员1060人,学生党员3079人,离退休职工党员262人。
七十余载风雨兼程,七十余载春华秋实。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切实增强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努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拓展高水平开放办学格局,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加快建设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